“假理财”案的这些年,一不小心钱都打水漂!

jing 2315 0

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除了销售误导需要警惕之外,对于假的理财产品也不得不防,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飞单”。

什么意思呢?

银行的“飞单”就是说,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违规售卖不是银行在卖的而是他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产品,从中获得高额的佣金提成;又或者是卖自己凭空捏造出来的产品,把消费者的钱收入自己和同伙的口袋中。

除了纯粹骗钱之外,银行“飞单”很多都投向房地产信托、私募股权等高风险领域,所以它们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比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要高出不少。

所以,银行工作人员也就是利用消费者想要高收益的心态,成功虏获了一些用户。

这些消费者中,有的并不知道这不是银行自己的产品。有的虽然知道,但还是因为被高收益打动而纯粹被洗脑。

但是,在银行买的产品,却没有银行的风控保护,可想而知背后面临着怎样的风险,投资的钱打水漂是轻而易举的事。

“假理财”案的这些年,一不小心钱都打水漂!-第1张图片-智者

这几年来,出现过不少“飞单”案例。其中最为轰动的,要数2017年民生银行 “30亿假理财产品”案。2016年—2017年间,100多名高端用户通过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理财经理的推荐,在柜台内购买了“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理财产品”,金额总计约30亿。

这款产品跟民生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的名称很相似。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是因为原投资人急用钱要转让,所以年化回报很高。并且是好不容易从总行申请到的,只对部分高端用户售卖。

由于工作人员的这套说辞,以及协议上盖有“中国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储蓄业务”的公章,所以投资者当时并没有对“钱直接打给个人账户”这件事起疑心。

但2017年4月,有位投资者联系其在民生银行北京管理部的熟人,询问这款保本高收益产品为何只有航天桥支行在卖。

由此,才发现民生银行并未发行过这款产品,大家买到的竟然是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伪造的产品!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

一直以来,银行的制度优势让很多人对于银行及其里面的工作人员有“谜一样”的信任,从而忽视了一些潜在的道德风险。

避免踩这样的“假理财”坑其实也不难。

真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唯一的产品登记编码,可以拨打银行热线或通过银行官网、APP等官方途径进行查询,也可以在中国理财网上查询到相关信息。

再者,如果在签合同的时候发现上面的产品管理人不是银行而是什么投资公司或者私募公司之类的,或者合同上的公章不是银行的公章的时候,就要万分小心了!

标签: 理财 银行 产品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