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你踩了没?

jing 理财攻略 1423 0

  银行在众多金融机构中,是最受老百姓信任的,认为最可靠的机构。银行理财产品也被认为风险系数较低的一类,非常适合保守型、稳健型的投资者购买,也是很多高净值人群或大财团,大公司存放闲置资金的好去处,而老一辈的大爷大妈们更是最爱。

  按理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比较放心的,但现在时不时发生的银行理财负面新闻却让不少人保持怀疑态度,感觉银行也不安全了,不靠谱了。特别是大爷大妈,银行是他们理财的最爱,而他们也是银行的最爱——最爱“坑”的对象。

  银行理财的“坑”还是不少的,不过注意点,细心辨别还是不难的。常见的银行理财的”坑“有以下几个: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产品经理全程代做,随意修改评估结果

  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是每个投资者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都必须要做的一个测试,目的在于使得银行知道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推荐相同等级风险的理财产品。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现在很多银行都只是把风险评估走下过场,更有甚者,理财产品经理在不经过投资者的同意,或不问一下投资者答案就代替他们填了;还有的理财经理会在投资者自己填好后,认为最后的评估级别不高,而随意修改投资者的评估选项,这是违背了风险评估初衷的。经过理财经理修改后,评估一般都会比投资者本人填的要高,如果投资者按这个评估结果去购买理财产品,就会购买到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从而带来本金的亏损。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你踩了没?-第1张图片-智者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购买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自营的

  银行理财产品有两种,银行自己发行的和代销的。

  代销就是银行与基金、保险公司或第三方金融机构有合作,银行为他们提供渠道,帮他们销售理财产品。一些理财经理会打着银行理财的旗号向你推销银行代销的产品,一个是为了完成业绩,另一个是能拿到丰厚的佣金。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要选择银行自营的,那些代销的理财产品,盈亏都由管理公司负责,银行是不担负责任的,要购买代销的产品,可以到第三方机构去购买,手续费能少很多,比如基金。

  还有另一个情况,就是理财经理利用职位之便,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私自向投资者出售既不是银行自营的,也不是代销的来路不明的理财产品,从而获得高额的佣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比较著名的“飞单”事件,就是今年四月份民生银行爆出的30亿虚假理财案。

  “飞单”不仅有损银行的形象,也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巨大伤害。一旦出现“飞单”问题,银行往往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行为,与银行无关,拒不承担相关责任,大家要警惕。

  理财产品变成保险产品

  这个现象比“飞单”普遍得多了,已经成为了银行让人唾弃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留意一下,会在周围发现很多的人都被银行“坑”在了这里,尤其以年老之人为多。

  理财经理总会刻意的误导投资者,将保险理财说成银行理财,那些每年交多少,交多少年,多少年后返还多少金额的产品,大多数都是保险理财了;或者给出一些高的收益来诱骗投资者,其实,那个投资收益是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会产生,大多数的情况是,最后的收益连银行定期也比不上。

  投资者误买保险的情况已经多不胜数了,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别最后签了个保险合同,那就够冤了。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募集期过长,拉低理财实际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有募集期,时间少的两三天,长的半个月,如果中途再遇上节假日就更长了。在募集期内,资金投进去是没有收益的,最多只按活期利息算。银行理财产品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在选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要只看收益率的高低,还要留意募集期的长短。

  比如,一款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50000,投资期限为180天,年化收益率为5%,到期后利息所得为1233。

  而另一种情况是一款理财产品,投资金额为50000,投资期限为180天,募集期为15天,到期后利息所得同样为1233,那么它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只有4.61%。因为这款产品从募集到最终结束,所用的时间为195天,那158天的募集期已经把收益率给拉低了很多。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最常见的“坑”:强化收益淡化风险

  为了完成业绩以及获得佣金,一些理财经理在推销产品的时候,往往会重点强调收益,把产品最理想情况下的收益说成平时实际收益,而理财产品中所包含的风险却被一带而过。这是有意的引导投资者片面的追求收益最大化,是很没有职业操守的一种行为。

  在投资中,任何的的投资都有风险,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关系,在追求高收益的时候,就要看到高风险的存在,别被收益蒙了眼。

标签: 银行 理财 攻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