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小额分散冰火两重天 机遇与风险并存

jing 网贷行业 1674 0

互联网金融最早开始于2000年左右,以支付宝、财付通等一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出现开端。它让以往壁垒森严的高回报金融业,向普通人敞开大门,由此迎来了蓬勃发展。2016年,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支付规模已超过16万亿元。中国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一路飙到了超过6000亿,这是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的千分之六。

与此同时,活跃的金融创新也正带来巨大的风险。这场始自2016年4月14日的全国范围的由国务院部署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逐渐关闭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红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将逐渐衰弱。相反,互联网正在与传统金融相互渗透,二者结合程度将空前加深。同时,2017年,创新与监管的碰撞将更加鲜明,在经历了前期的准备之后,一系列艰难问题将集中涌现。

下半场“刺刀见红”

“刺刀见红”,是新华社旗下《财经国家周刊》在预测这场整治行动的下半场时的用词。

去年4月14日开始的这场整治行动,前期的摸底排查工作已于2016年四季度基本完成,一些风险超出了监管层预期。2017年,监管效果将逐步显现。

以互联网金融当中大众认知度最高的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为例。

针对第三方支付的整治措施,将导致一批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生存受到冲击。这次整治的重点有三: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跨机构清算业务、无证经营支付业务。

对于备付金,今年1月,央行已经发文要求备付金统一存管,未来趋势是逐步取消备付金利息。备付金以往是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些备付金被分散放在不同的银行,作为大额存款,它们是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进行业务谈判的筹码。

跨机构清算业务的整治,主要由“网联”担当,不久前,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官网公布“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名称已获(预)核准,“网联”上线在即。这将撼动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和财付通已经形成的格局。

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整治,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乱象丛生的“二清”机构。这些机构未获得央行支付业务许可、却在持牌收单机构的支持下实际从事支付业务。

针对P2P网贷的整治措施,也将导致一批平台转型、退出或倒下。对P2P的整治重点有三:限额、存管、备案。存管和备案都将形成事实上的门槛,限额则直接影响了P2P的业务方向。

P2P网贷小额分散冰火两重天 机遇与风险并存-第1张图片-智者

根据监管要求,P2P必须退出大额贷款领域,而转向小额分散的新兴领域,这其中包括小额现金贷、消费金融、车抵贷、农村金融等。这些领域,不是竞争异常激烈,就是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相当数量的P2P平台必须探索新业务,接受新的考验,不成功便成仁。

2017年春节,恐怕将是令互金圈最提心吊胆的一个春节。

新领域风险巨大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金融正在被“消灭”。相反,更加深度的融合与渗透正在进行。

好消息是,新兴领域的确是大蓝海。坏消息是,在这些领域开展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还并不完善。

例如,根据波士顿咨询的预测,到 2017 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将增长至 30-40 万亿元。

再例如,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 )》测算,中国“三农”金融的缺口约为 3.05 万亿元。中国只有 27% 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 40% 以上的有金融需求的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

可是,与大蓝海相伴随的也许是不少的“坑”。

基础设施的不具备,是开展这些业务的一大难题。比如,征信,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目前中国的信息割裂,由此造成的“多头借贷”的风险正在积累。

与此同时,支持这些领域发展的个人征信牌照却久拖不决。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已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按照这个通知的预期,2015年7月5日之后,央行将对八家机构的准备工作进行验收,并对通过验收者颁发个人征信牌照。可是,约定的时间过去一年半,个人征信牌照依然迟迟不见踪影。

市场的脚步不会停歇,在个人征信牌照缺席的情况下,面向市场需求,许多企业会变相进入征信领域,普通民众将承受的代价是个人隐私的疯狂泄露。信息的过度割裂,将带来信贷风险的不断积累。

这些问题,是2017年必须要面对的。如果搁置,风险将会进一步积累。

互联网理财须谨慎

所以,结论是:2017年,如果你要选择互联网渠道进行理财,一定要谨慎。

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从2016年末的招财宝侨兴债事件当中,可见端倪。已逾期债券当中,招财宝已经协调相关机构进行兑付或者正在协调兑付,然而这不是全部。

真相是,类似招财宝的操作方式,许多机构都在尝试。事实上,各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集纳了相当一部分风险较大的资产,而互联网是个很好的获客渠道。在互联网金融整治的背景下,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互需要。未来,这样的合作或许会愈发蓬勃。

真相是,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为这些资产进行履约担保的保险公司,自身涉及相关业务时间尚短,还处于学习和“试错”期,其本身未必有真正的担保能力。

在整个市场并不成熟和相对缺乏秩序的时期,投资大平台可能还是更加靠谱的选择。然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大平台也不靠谱的时候,怎么办?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发生。

零壹研究院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不良资产整体规模可达3.5-5万亿元。随着经济形势下行,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

标签: 风险 互联网金融 机遇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